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帕金森病患者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2年非运动症状的研究
王珏, 邱娴, 高颖, 寿文华, 徐露, 李殿友, 王林斌, 孙伯民, 朱大乔
摘要151)      PDF (673KB)(0)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后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中心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符合双侧STN-DBS疗法适应证的帕金森病患者45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及8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8)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患者术后PDQ-8、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LEDD)的5次随访的整体变化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P<0.05),NMSS中,心血管维度和感知障碍维度的整体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睡眠/疲劳、情绪/冷漠、注意力/记忆、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及混合症状的整体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双侧STN-DBS术可长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疲劳及泌尿系统症状;在短期内改善情绪/冷漠、注意力/记忆及性功能;对胃肠道症状及混合症状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可减少患者药物治疗的剂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 36 (4): 193-199.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4.000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挑战与进展
周占元, 张国荣
摘要3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约占全部脑转移瘤的40%~55%,约10%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更精准的局部放疗在不断深入探索,以求在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延长生存期。在之前的研究中表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作为一种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提高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rate,LCR)的同时减少了神经认知功能损伤。另外,危及器官(organsatrisk,OAR)附近的转移瘤使用SRS较手术有更低的风险和更少的副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在体积稍大的脑转移瘤治疗中分段自适应SRS和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hypo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HF-SRS)表现出高的LCR和低放射性坏死(radiation necrosis,RN)率,同时HF-SRS对体积较小的脑转移瘤同样有着高的LCR。本文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主流治疗方式中SRS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及手术的对比,HF-SRS、分段自适应SRS、术前或术后SRS及立体定向放疗联合靶向或免疫治疗的进展及挑战。
2023, 36 (6): 376-38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11
可充电可远程程控3.0T 核磁兼容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治疗1例帕金森病的随访1年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分析
牛朝诗, 陈鹏, 熊赤
摘要29)     
目的 探讨可充电可远程程控3.0T核磁兼容脑深部刺激系统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刺激术后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成像及治疗机制中的应用。 方法 分析2022年10月10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全球首例可充电可远程3.0T核磁兼容脑深部刺激系统治疗帕金森患者1例,对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1周及1年分别行3.0T颅脑核磁检查,评估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刺激器电极阻抗的稳定性。 结果 术后4周开机至术后随访1年,患者运动(UPDRS-III、UPDRS-IV改善率分别为95.31%、75.00%)及非运动症状(NMSS、PDSS、PDQ39、MoCA、HAMA、HAMD、CCS改善率分别为85.42%、24.53%、91.23%、7.14%、84.61%、100.00%、57.14%)明显改善,药量减少(LED减少34.61%),且刺激参数稳定。3.0T核磁影像学检查(T1、T2、3DT1、DTI、rs-fMRI)成像正常,结构像可清晰显示电极及核团位置,功能磁共振成像提示开机状态下脑局部神经元活动增加,脑功能连接增强。检查过程神经脉刺激器电极阻抗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3.0T核磁兼容脑深部刺激设备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同时提升了术后影像评估准确性,对于探讨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影像学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2023, 36 (6): 321-326.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1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陈克非, 程超, 邵君飞, 孙骏, 黄进, 计巍
摘要2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对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5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GCS>8分,出血量20~40 ml)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分为手术组32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溶栓药物使用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根据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12个月的随访资料,在一般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并发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改良Rankin评分(mRS)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等方面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血肿量、高血压相关因素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入院、入院1周及出院时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院1周时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7.18±4.49%、25.75±3.0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1.75)d、(16.97±1.64)d;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5%(8/32)、48.5%(16/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4次随访中两组患者在GOS评分、mRS评分及MB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基底节区出血在20~40 ml且入院时GCS>8分的患者,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溶栓药物使用的总体疗效对比保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2023, 36 (3): 153-156.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3.0005
脑室周围结节型灰质异位所致癫痫的诊疗的研究进展
田川, 王小强, 兰正波, 史雪峰, 杨宝慧, 李正斌, 张新定
摘要19)     
脑室周围结节型异位(periventricular nodular heterotopia,PNH)是一种由神经元细胞迁移障碍引起的脑发育畸形病,表现为脑室周围存在结节状的异位灰质。PNH可能是由于相关基因的突变所致。在PNH的MRI图像上可以看见脑室周围存在结节状异位灰质,其信号强度与大脑皮质一致。功能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PNH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PNH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癫痫,因此如何确定致癫区和切断其癫痫样电活动传播是治疗的关键,脑电图(EEG)技术成为了诊断PNH相关癫痫的必不可少的方法,特别是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技术的出现使得癫痫的诊疗方面有了极大地进步。PNH所致的难治性癫痫的的外科治疗包括传统切除手术、射频热凝治疗(radiofrequency thermal coagulation,RF-TC)和激光间质内热凝(laser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 LITT),目前以RF-TC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2023, 36 (3): 186-192.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3.0011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在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宣之, 李冬雪, 姜晓峰, 计颖, 牛朝诗
摘要1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在切除桥小脑区胆脂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桥小脑区胆脂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切除病灶。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有12例(80.0%)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2例(13.3%);大部分切除1例(6.7%)。术后随访2~22个月,10例术前有临床症状的得到缓解;1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新发外展神经麻痹,1例出现轻度面瘫,术后6个月内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无菌性脑膜炎,予以腰大池外引流治愈。 结论 显微镜和神经内镜都是手术设备,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桥小脑区复杂胆脂瘤的手术,要发挥两种手术设备的各自优势,在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
2023, 36 (6): 339-342.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4
3D打印鼻颅底肿瘤模型在神经外科临床与教学中的应用
王宣之, 李政, 张伟文, 李健基, 姜晓峰, 牛朝诗
摘要19)     
目的 探讨3D打印鼻颅底肿瘤模型在神经外科临床与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3例颅底肿瘤患者,术前根据影像数据重建虚拟三维模型并3D打印等比例肿瘤模型,选择40名在神经外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作为教学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3D打印模型教学组,分别从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教学方式满意度、增加对神经解剖结构理解、提高三维空间想象力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来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手术前术者分别依据3D打印肿瘤模型和传统影像资料来评价肿瘤空间位置、术前谈话、术前规划、术中参考和术后吻合的效果。 结果 本组13例颅底肿瘤患者术前均重建了虚拟三维模型并3D打印等比例肿瘤模型,3D模型清晰地显示了肿瘤与其毗邻的颅骨、血管和神经。我们发现,3D打印模型教学组的学员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中的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仅如此,3D打印模型教学组在教学方式满意度、增加对神经解剖结构理解、提高三维空间想象力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方面高于传统教学组。我们还发现,除了术前规划,3D打印模型组在肿瘤空间显示、术前谈话、术中参考和术后吻合方面的分值高于传统影像资料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传统的根据二维影像资料来进行手术规划和临床带教相比,3D打印肿瘤模型具有更好的手术规划和临床带教价值。
2024, 37 (1): 17-2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1.0004
垂体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李政, 牛朝诗, 梅加明, 王宣之, 陈鹏
摘要19)     
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2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垂体细胞瘤患者,男女各1例,主要症状有头痛、视力下降,头颅磁共振表现为鞍内、鞍上的等T1、等/稍低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的实质性病灶。分别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垂体细胞瘤(WHO I级),术后均未行放疗治疗。两个病例随访4年、3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垂体细胞瘤罕见,容易误诊,肿瘤血供丰富,手术全切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2024, 37 (1): 48-53.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1.0010
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WFNS I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分析
刘运培, 武银刚, 高歌
摘要18)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WFNSI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 方法 收集自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WFNSIV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介入栓塞组和开颅夹闭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再出血、脑梗死、脑积水、深静脉血栓、颅内感染、肺炎、认知障碍、血管痉挛等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等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介入栓塞组39例,开颅夹闭组31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再出血、脑梗死、脑积水、深静脉血栓、颅内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肺炎、认知障碍、血管痉挛之间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的GOS 5级组的比例,介入栓塞组高于开颅夹闭组,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WFNS IV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优于开颅夹闭治疗。
2023, 36 (5): 274-277.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5.0004
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
陈弘韬, 湛利平, 陈波, 吴琦, 王润培, 郭晓远
摘要1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4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6例在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研究组),76例采用显微镜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6.05%,两组有效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中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说明研究组的疗效和对照组同样确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4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研究组中的面听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和传统显微镜相比同样确切的疗效,电生理监测可以在术中给予面听神经相应的保护,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2023, 36 (5): 269-273.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5.0003
术中功能磁共振下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的功能脑网络特性
刘乾, 焦萌, 姚东旭, 王前, 聂超然, 王天龙, 王小华
摘要17)     
目的 右美托咪定(简称右美)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显著的镇痛和交感神经阻滞作用。本研究拟利用我院术中核磁共振扫描比较单纯阿片组与右美超前镇痛组涉及的镇痛相关功能脑网络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3月拟行术中磁共振引导下癫痫射频消融术患者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组( DEX组) ( n=6)和单纯阿片组(OPI组)( n=6)。OPI组:麻醉诱导前持续泵入同等液速生理盐水,持续输注15 min后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30 min后开始术中核磁扫描。DEX组:于麻醉诱导前持续泵入右美1.5 ug/kg/h,15 min,在麻醉诱导后持续继续输注30 min,后开始核磁扫描。比较并分析两组功能脑网络连接及差异,发现右美超前镇痛的独特的功能脑网络。 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OPI组,DEX组AmyCM-PAG (TL=5.483, P<0.001) (T R=5.953, P<0.001),AmyLB-PAG (T R=6.748, P<0.001),AmySF-PAG (T R=5.714, P<0.001); AmyLB-LC (T R=4.931, P<0.001); 和 LC-RVM (TL=6.049, P<0.001) (T R=5.956, P<0.001)镇痛相关脑功能连接显著增高。 结论 相比于OPI组,右美组镇痛相关的Amy-PAG-LC脑功能连接显著增高,提示右美通过此脑网络进一步加强镇痛的作用。
2023, 36 (5): 257-26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5.0001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疗进展
李正斌, 杨文桢, 杨宝慧, 史雪峰, 田川, 张新定
摘要17)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是临床少见的一种脑血管病,以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或)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管壁扩张、管道冗长且走行迂曲为主要特征。VB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缺血性卒中,此外还可出现脑干或脑神经受压、脑积水、颅内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该病预后差且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确诊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得益于检查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该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来关于VBD的诊断和治疗取得的进展做综述如下。
2023, 36 (6): 369-375.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10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
蒋友田, 王云龙, 袁文浩, 张小飞, 刘金龙
摘要16)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后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原因,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术的患者临床资料。159例接受介入栓塞患者中发生术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动脉瘤栓塞术后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年龄、高血压、H-H分级、动脉瘤大小、动脉瘤形状、动脉瘤栓塞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直径>10 mm、动脉瘤形状不规则、H-H分级>3级、部分栓塞是动脉瘤栓塞术后破裂再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 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破裂出血是一种严重危机生命的并发症,通过降低危险因素可减少术后破裂再出血发生。
2023, 36 (3): 178-18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3.0009
3D-Slicer 软件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黄绍宽, 迟乃新, 宋俊良, 施飞亚, 田军, 黄其林
摘要15)      PDF (1018KB)(0)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进行模型重建,辅助三叉神经节经皮球囊压迫术(PBC)临床应用,为精准手术提供辅助手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贵黔国际总医院神经外科 3D-Slicer软件辅助20例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薄层头颅CT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术前三维重建卵圆孔大小、长度,面部皮肤,穿刺路径及深度;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在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根据三维重建设计入路,均成功以最佳位置经过卵圆孔穿刺到Meckel's囊,球囊呈倒“梨形”,3D重建图像与术中实际所见基本一致。术后三叉神经痛均即刻得到缓解,VAS评分的中位数由10分 (9~10分)均降至0分,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损伤、颅神经损伤、溃疡性角膜炎、感染并发症,术后均出现手术同侧面部感觉减退或麻木症状,5例出现咀嚼无力症状。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其中1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面部麻木症状减轻;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其症状有所减轻。末次随访显示,20例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仍为0分,均无疼痛复发现象。 结论 3D-Slicer软件为PBC提供客观、准确定位,帮助理解卵圆孔位置、形态,避免手术路径偏航,有穿刺准确、节省时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2023, 36 (4): 223-227.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4.0006
烟雾病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王阿俊, 张楠, 李楠, 杨涛, 李冬雪, 夏成雨
摘要15)     
目的 分析烟雾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及血脂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214名烟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血脂检验结果,同时选取21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运用SPSS 26.0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特点并对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烟雾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为50.9%,主要以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为主,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患者TG水平明显升高( P<0.05)。随着BMI的升高, TG水平越来越高,而HDL-C的水平越来越低( P<0.05)。缺血型患者比出血型患者有较高的TC、TG、LDL-C水平。 结论 烟雾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血脂代谢异常率,主要以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为主;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更是如此;在临床工作中要尽早对烟雾病患者进行血脂干预。
2024, 37 (1): 28-32.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1.0006
Remebot机器人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治疗丘脑少量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黄礼德, 李忠华, 黄勇胜, 叶静, 莫胜勇, 韦贤福
摘要15)     
目的 探讨Remebot机器人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手术治疗深部少量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 Remebot机器人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丘脑少量血肿微创钻孔外引流,分析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脑深部少量血肿定位精准,清除血肿迅速,术后并发症少,缩短病程,神经功能恢复快速。 结论 Remebot机器人结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手术治疗深部少量脑出血,设计出最佳的手术穿刺路径,减少穿刺置管次数,可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手术并发症,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血肿崩解产生细胞毒性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更快速地恢复神经功能,降低住院时间和缩短病程,减少致残率,是治疗深部少量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应大力推广。
2023, 36 (6): 365-368.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9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稿约
摘要15)     
2024, 37 (1): 63-64.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评价
熊登喜, 赵鹏, 李志宏, 陈敏, 查正江
摘要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 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前者以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者以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评分、面肌痉挛频度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评分、听力水平、特异性生活质量(hemifacial spasm-8,HFS-8)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和面肌痉挛频度评分、术后7d和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FDI评分、听力、HF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将神经内镜用于显微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和安全性更佳,临床前景更广。
2023, 36 (6): 334-338.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3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磁共振成像:现状与进展
刘杰, 马硕, 王宇涵, 潘宜新, 孙伯民
摘要14)     
患有运动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地通过植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系统来得到治疗。该类患者的围术期与远期术后检查,都需要影像学支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对这些患者进行监测和诊断的首选方式。然而,MRI的磁场环境和植入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患者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隐患,如局部异常发热和设备故障。这种矛盾使得研发兼容MRI的DBS系统变得迫切。近年来,兼容MRI的DBS系统得到初步发展,能够兼容较低磁场强度(如1.5T)的DBS系统已经进入临床,而提高兼容的MRI磁场强度的同时抑制伪影、更加精确地成像和防范MRI相关不良反应,是当下临床对DBS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综合以往相关文献,对DBS术后MRI扫描的现状,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和MRI兼容DBS系统的近年的发展趋势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2023, 36 (5): 309-315.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5.0010
IDH1与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后MRI特征及预后分析
刘梦, 杜云, 刘佳, 姚萌萌, 王卫中
摘要13)     
目的 研究评估高级别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与治疗后MRI特征以及预后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21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MRI进行收集。最终纳入96名HGG患者,其中IDH基因野生型61例,突变型35例。应用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图像处理6个月随访时MRI图像,获得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结果 IDH突变型患者中Ⅲ级患者较多,IDH野生型中Ⅳ级患者较多。在DWI序列帧,突变型患者nADC更高,而nCBF更低( P<0.05)。在SWI序列中,IDH1野生型患者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TSS)3级患者数量更多( P<0.05)。生存随访时间15~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IDH1野生型HGG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0个月,IDH1突变型中位PFS为17个月,两组患者PFS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IDH1野生型HGG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3个月,而IDH1突变型中位OS为22.5个月,两组患者OS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IDH1基因型对HGG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5,联合nADC、nCBF、ITSS分级对HGG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进一步联合病理组织学分级对HGG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为0.926。 结论 HGG患者IDH1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MRI特征参数存在差异,联合IDH1基因型、MRI特征参数和病理组织分级对HGG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2023, 36 (5): 262-268.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5.0002
审稿中心
编辑中心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编辑、出版单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
牛朝诗
编辑部主任:
王庆龄
地址:
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天鹅湖路1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3号楼
邮政编码:
230036
电话:
0551-6228237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8-2425
国内统一刊号:
CN 34-1168/R
邮发代号:
26-84
创刊日期:
198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