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垂体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李政, 牛朝诗, 梅加明, 王宣之, 陈鹏
摘要25)     
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2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垂体细胞瘤患者,男女各1例,主要症状有头痛、视力下降,头颅磁共振表现为鞍内、鞍上的等T1、等/稍低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的实质性病灶。分别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垂体细胞瘤(WHO I级),术后均未行放疗治疗。两个病例随访4年、3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垂体细胞瘤罕见,容易误诊,肿瘤血供丰富,手术全切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2024, 37 (1): 48-53.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1.0010
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治疗脊髓损伤后疼痛的疗效分析
梅加明, 何芳, 牛朝诗
摘要14)     
目的 探讨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对脊髓损伤后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对4例脊髓损伤后疼痛患者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asl Root Entry Zone,DREZ)切开术,其中臂丛神经撕脱2例、胸椎和腰椎脊髓损伤各1例。所有患者通过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对患者下肢运动和感觉进行监测。当SEP和MEP潜伏期下降于健侧10%或波幅下降于基线30%进行预警,指导DREZ切开角度和深部范围。分析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ysis scale,VAS)、术侧健康肢体肌力和深感觉功能以及二便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 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3年,3例患者疼痛缓解率为100%,1例患者疼痛缓解大于50%,无一例患者出现术侧健康肢体肌力下降和深感觉减退,所有患者二便功能无下降,SF-36总评分由术前80.6±10.2上升为108.9±12.4( P<0.05)。 结论 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保护脊髓功能。
2023, 36 (2): 86-89.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2.0005
功能磁共振对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运动症状改善的神经网络分析
倪陈, 陈鹏, 熊赤, 蒋曼丽, 梅加明, 牛朝诗
摘要32)      PDF (721KB)(0)   
目的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帕金森病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疗效的潜在机制仍然不详。本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fMRI)作为工具,试图探索与DBS有关的脑功能连接模式,并通过分析大脑功能连接来阐明DBS治疗的潜在机制。 方法 41例诊断帕金森病并接受DBS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收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UPDRS III)数据。为了检查运动症状改善与大脑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利用fMRI数据对皮层下连接网络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来预测运动改善结果,并通过留一交叉验证法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fMRI所得脑功能连接与DBS手术临床结果存在相关性,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双侧红核与壳核的功能连接与 UPDRS-III 评分的术后变化之间存在显着关联(左侧: r=-0.44, P=0.0056,右侧 r=-0.46, P=0.0029)。 结论 大脑红核和壳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可以作为接受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预测指标。
2023, 36 (1): 13-16.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1.0003
N2O相关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分析
孟庆云, 沈萍, 李静, 梅加明
摘要23)     
目的 分析一氧化二氮所致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神经传导特点。 方法 对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7例N2O相关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均以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症状起病,四肢麻木无力3例(3/7),双下肢麻木无力4例(4/7)。下肢的运动神经传导较上肢更容易受累且程度更重:下肢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大于上肢[100.0%(28/28)与17.9%(5/28), P<0.001],下肢CAMP未引出的比例大于上肢[42.9%(12/28)与0.0%(0/28), P<0.001];运动神经传导较感觉神经传导损害更严重:运动波幅未引出比例大于感觉[21.4%(12/56)与4.0%(2/50), 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较波幅降低更普遍: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比例大于波幅减低[48.0%(24/50)与20.0%(10/50), P<0.05]。 结论 一氧化二氮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均受累。下肢重于上肢,运动较感觉更重。
2022, 35 (6): 354-358.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6.0007
比较听性脑干反应V波潜伏期耳间差值、头颅MRI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害相关性研究
杨云沛, 许璐, 邓大丽, 杨孙凤, 梅加明
摘要20)     
目的 研究听性脑干反应V波潜伏期耳间差值、头颅MRI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害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计225例,并对所有患儿均完善肝功能检查、BAEP和头颅MRI检查。 结果 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在性别、胎龄、黄疸发生日龄、出生体重、出生方式方面,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组患儿的听阈值和V波潜伏期耳间差值的异常比例均要高于轻症组患儿( P<0.05);重症组患儿的V波ILD明显高于轻症组患儿( P<0.05);轻症组患儿中,日龄11~14 d亚组患儿的单耳V波潜伏期明显低于日龄7~10 d亚组,而在Ⅴ波ILD方面两亚组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ILD和头颅MRI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损伤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2, 35 (5): 306-31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5.0010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伴心脏疾患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江领, 牛朝诗, 梅加明, 常博文, 李明武, 姜晓峰
摘要31)      PDF (676KB)(0)   
目的 为研究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伴心脏疾患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术后疗效,对伴有心脏疾患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我科应用PBC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共109例,将患者根据有无伴发心脏疾患分为正常组和伴心脏疾患组,并且根据术中是否出现心率下降变化,将患者分为心率下降组和非下降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相关问题。 结果 正常组与伴心脏疾患组术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其中,正常组术后6个月疼痛完全缓解56例(84.8%),仍有疼痛10例(15.2%),伴心脏疾患组疼痛完全缓解40例(93.0%),仍有疼痛3例(7.0%)。伴有心脏疾患组术中心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伴有心脏疾患组术中心率下降13例(30.2%),正常组心率下降6例(9.0%), P<0.001。比较心率下降组与非下降组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心率下降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非下降组,在心率下降组中伴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占绝大数。 结论 PBC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伴有心脏疾患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仍有可靠安全性。对于伴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应完善术前心脏相关检查,术前及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术中发生心脏失常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2021, 34 (5): 257-26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1.0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