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008-2425
国内刊号:CN 34-1168/R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 查正江[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评价
赵, 鹏, 熊登喜, 查正江, 周和平, 陈敏, 张隆辉
摘要
(
11
)
可视化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方法
观察对象为100例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引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前者应用DSA引导下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后者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浓度,血清前列素E2(PGE2)浓度、血浆P物质(SP)浓度、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物1-α(PGC-1α)浓度、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
结果
研究组术后24 h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参照组(
P
<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血清IL-6、TNF-α、CRP浓度,血清PGE2、血浆SP浓度,血清CGRP浓度,均低于参照组(
P
<0.05)。术后24h,研究组的PGC-1α浓度、血清5-HT浓度,均高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和参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05)。
结论
DSA引导下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能有效减轻疼痛,且临床操作中相对更微创。
2024, 37 (3): 146-15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3.0004
Select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评价
熊登喜, 赵鹏, 李志宏, 陈敏, 查正江
摘要
(
17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
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前者以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者以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评分、面肌痉挛频度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评分、听力水平、特异性生活质量(hemifacial spasm-8,HFS-8)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和面肌痉挛频度评分、术后7d和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FDI评分、听力、HF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明显(
P
<0.05)。
结论
将神经内镜用于显微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和安全性更佳,临床前景更广。
2023, 36 (6): 334-338.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3
Select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评价
陈敏, 笪龙彪, 刘杰, 汪恒, 查正江
摘要
(
25
)
可视化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手术对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3、7 d颅内压,术前及术后3、7 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7、15、30 d神经功能。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血肿残余量低于对照组(
P
<0.05),血肿清除率>90%患者占比(36.67%)高于对照组(6.67%,
P
<0.05),血肿清除率<60%患者占比(10.00%)低于对照组(60.00%,
P
<0.05)。术前及术后1、3、7 d,两组颅内压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3、7 d,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前及术后3、7 d,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7 d,观察组血清hs-CRP、IL-6、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前及术后7、15、30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15、30,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26.67%,
P
<0.05)。
结论
在脑室外引流术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血肿残余量,同时缓解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2, 35 (6): 332-337.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6.0003
Select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陈敏, 周和平, 刘杰, 汪恒, 查正江
摘要
(
19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150例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试验组给予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及随访期间的预后情况、复发情况。
结果
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评分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P
<0.05)。随访期间,试验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I~V级的患者占比情况及复发率(0.00%、0.00%、20.00%、20.00%、72.00%及2.67%)与对照组(0.00%、0.00%、10.67%、29.33%、60.00%及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复发的风险,但相比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住院时间短、生存质量高的优势。临床临床可根据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于患者的手术方式,以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
2022, 35 (1): 29-33.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