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高原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晓龙, 曾燕, 魏林节
摘要9)     
高原环境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研究表明,高原环境中缺氧是人体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以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神经保护策略研究。了解高原环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提前干预和保护长期高原居住及作业人群的神经系统健康。
2024, 37 (3): 186-192.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3.0013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带蒂颞顶筋膜贴敷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疗效分析(附18例临床病例分析)
王甲光, 李俊卿, 赵滨, 马小二
摘要8)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联合带蒂颞顶筋膜贴敷联合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01月至2023年06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行STA-MCA搭桥联合带蒂颞顶筋膜贴敷联合治疗的18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头部PWI、DWI、DSA检查,mRS量表评估生活质量,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6月随访,评估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血管通畅率100%,术后出血1例,梗塞3例,癫痫1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死亡0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6月后症状改善12例,脑灌注改善14例,mRS评分(1.16±1.50)显著低于术前评分(2.11±1.60)( P≤0.05)。 结论 STA-MCA搭桥联合带蒂颞顶筋膜贴敷可以安全有效治疗烟雾病,并发症较低。
2024, 37 (3): 156-160.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3.0006
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评价
赵, 鹏, 熊登喜, 查正江, 周和平, 陈敏, 张隆辉
摘要11)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方法 观察对象为100例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引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前者应用DSA引导下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后者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浓度,血清前列素E2(PGE2)浓度、血浆P物质(SP)浓度、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物1-α(PGC-1α)浓度、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 结果 研究组术后24 h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参照组( P<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血清IL-6、TNF-α、CRP浓度,血清PGE2、血浆SP浓度,血清CGRP浓度,均低于参照组( P<0.05)。术后24h,研究组的PGC-1α浓度、血清5-HT浓度,均高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和参照组相比无差异( P>0.05)。 结论 DSA引导下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能有效减轻疼痛,且临床操作中相对更微创。
2024, 37 (3): 146-15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3.0004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交感皮肤反应的临床研究
赵海华, 蔡鸣
摘要8)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VitD)水平与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的相关性;探究血清VitD水平是否参与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发展。 方法 选取44例PD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5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SSR检查、VitD检验和自主神经功能症状量表(The Scales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 s Disease for Autonomic Symptoms,SCOPA-AUT)评分。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D组患者四肢SSR波幅降低,左上肢和右下肢潜伏期延长,血清25(OH)D 2、25(OH)D 3及总25(OH)D水平均降低( P<0.05)。2、SSR异常的PD患者中有86.7%血清总25(OH)D水平属缺乏组,较不足和正常组显著升高( P<0.01)。3、PD患者SCOPA-AUT评分与SSR四肢潜伏期均呈正相关( r=0.245, P<0.01; r=0.398, P<0.01; r=0.353, P<0.01; r=0.168, P<0.01);与四肢波幅呈负相关( r=-0.434, P<0.01; r=-0.341, P<0.01; r=-0.367, P<0.01;-0.289, P<0.01)。4、PD患者H&Y分级、UPDRS-Ⅲ及SCOPA-AUT评分随总25(OH)D水平的降低而增高。三组间除右上肢波幅外,SSR其余肢体的波幅和四肢的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5、血清总25(OH)D与PD患者的H&Y分级、UPDRS-Ⅲ及SCOPA-AUT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754, P<0.01; r=-0.730, P<0.01; r=-0.726, P<0.01);与左下肢潜伏期及双下肢波幅无明显相关性( P>0.05),与双上肢及右下肢潜伏期呈负相关( r=-0.319, P=0.035; r=-0.363, P=0.015; r=-0.355, P=0.018),与双上肢波幅呈正相关( r=0.381, P=0.011; r=0.342, P=0.023)。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交感皮肤反应异常的发生率增高。血清25(OH)D缺乏可能参与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发生发展的过程。
2024, 37 (3): 134-140.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3.0002
术中VR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的疗效分析
武强, 韩志强, 赵建春, 庞一强, 张海涛, 田伟霞, 兰晓艳, 郝晨阳
摘要11)     
目的 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术中虚拟现实技术(VR)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进行术中VR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NEIHE)治疗,B组进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穿刺情况、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炎症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 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后血肿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 P<0.05);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术后1 d、5 d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 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术前低,且A组低于B组( 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两组Barthel(BI)指数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 P<0.05)。 结论 相较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引流术,术中VR辅助NEIHE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能提高术中穿刺成功率及血肿清除率,缩短患者术后血肿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2024, 37 (1): 33-38.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4.01.0007
幕上脑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法
赵青海, 潘平, 王帅, 孙冬雪, 周德宝
摘要12)     
目的 介绍一种脑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方法。 方法 淄博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应用简易立体定位法幕上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共60例,术前应用普通CT、角尺、分规、记号笔等工具在病人体表标记穿刺靶点的三维投影及所在的冠、矢、轴位平面,画出穿刺点与穿刺靶点体表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穿刺辅助线来确定穿刺方向,根据体表测量结果计算穿刺深度,以此为指导并完成穿刺。 结果 本组患者的穿刺误差范围为0~29 mm,平均为8.4±7.1 mm。血肿腔引流天数为0~10天,平均为3.6±1.8天。尿激酶注入次数为0~10次,平均为4.0±2.2次。术前血肿体积为12.0~135.3 ml,平均为49.2±24.9 ml。术后残留血肿体积为1.0~35.4 ml,平均为9.7±9.3 ml。残留血肿百分比为2%~69%,平均为20.9±16.8%。病人术前GCS评分为3~15分,平均为9.3±3.3分。术后5例病人加重,其中1例病人死亡。存活病人出院时GCS评分为4~15分,平均为12.3±2.9分,GCS评分平均改善为3.0±3.3分。 结论 本简易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准确性高、引流效果好的手术方法,尤其对于中线部位的病变有独特的优势,适合广泛推广。
2023, 36 (6): 348-353.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6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磊, 王昆, 唐新龙, 赵娟娟
摘要17)     
目的 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使用药物治疗联合高频rTMS治疗的8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归为研究组,再以同期仅使用药物治疗的80例抑郁症患者为对照,将其归为对照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再根据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变化将研究组分为治疗有效组( n=51)和治疗无效组( n=29),对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精神病家族史、病程、睡眠情况、运动情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家属亲密度、认知能力、合并躯体疾病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选取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高频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 药物治疗联合高频rTMS治疗有效率为63.75%,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睡眠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属亲密度、认知能力均是影响高频rTMS治疗抑郁症疗效的独立因素( P均<0.05)。 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高频rTMS治疗抑郁症具有较高疗效,且治疗期间患者睡眠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属亲密度和认知能力均为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可根据其影响因素实施相应干预手段,以改善患者预后。
2023, 36 (6): 343-347.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5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评价
熊登喜, 赵鹏, 李志宏, 陈敏, 查正江
摘要1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 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前者以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者以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评分、面肌痉挛频度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评分、听力水平、特异性生活质量(hemifacial spasm-8,HFS-8)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和面肌痉挛频度评分、术后7d和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FDI评分、听力、HF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将神经内镜用于显微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和安全性更佳,临床前景更广。
2023, 36 (6): 334-338.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6.0003
机器人辅助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赖文涛, 赵志军, 张春阳
摘要7)     
目的 探讨使用机器人辅助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inovation机器人手术治疗,术后向血肿腔注射尿激酶。 结果 全部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且无死亡。通过3D结构光注册的理论最小误差为0.13 mm,理论最大误差为0.38 mm,平均理论注册误差为(0.26±0.09 mm);平均手术时长(2.36±0.43 h),7例患者术后仍出现意识障碍,2例浅昏迷,5例嗜睡,无颅内感染。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为(10.07±4.04 d),术后1个月随访,采用mRS量表评分:0分2例,1分4例,2分5例,3分2例,4分1例,平均mRS量表评分为(1.71±1.10)分。 结论 Sinovation机器人创伤小,精准度高,能根据血肿规划手术方案,因此,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2023, 36 (5): 299-303.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5.0008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李丛丛, 王献峰, 赵市伟, 胡月龙, 巴永峰, 张超勇
摘要16)     
目的 研究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HICH)的优势,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SHICH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其微创手术方案分成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单纯显微镜下微创手术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骨窗面积、骨窗与血肿投影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SHICH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与单纯显微镜下微创组相比骨窗与血肿投影重合率、血肿清除率增高,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3月GOS评分明显提升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及手术血肿清除率、血肿部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综合康复治疗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内镜下手术使微创手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显著提高了幕上脑出血手术术前血肿定位及手术规划的精确度,优化骨窗面积、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明显改善临床预后;术前GCS评分、手术血肿清除率、手术方式(采用3D-slicer辅助组)、血肿部位(非丘脑部位)、术后综合康复治疗为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术前血肿体积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及早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采用合适的微创治疗手段并积极地防治并发症,以期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
2023, 36 (3): 171-177.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3.0008
基于倾向性匹配法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赵军, 马云云, 方洪伟, 范贝贝, 王钟玄, 陆青春, 吴胜波
摘要12)     
目的 利用倾向性匹配法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45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缺血并发症54例。以1:1比例基于倾向性匹配法对混杂因素进行均衡处理,匹配后缺血并发症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各52例。比较匹配前后缺血并发症发生与未发生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04%(54/245);年龄(OR=2.959,95%CI:2.009~3.910)、有吸烟史(OR=3.196,95%CI:2.095~4.298)、有饮酒史(OR=3.572,95%CI:2.252~4.891)、合并糖尿病(OR=3.873,95%CI:2.568~5.178)、合并高血压(OR=4.255,95%CI:3.041~5.468)、合并高脂血症(OR=4.802,95%CI:3.428~6.176)、动脉瘤直径(OR=6.848,95%CI:5.233~8.463)、术前动脉瘤破裂(OR=7.501,95%CI:6.066~8.935)、Hunt-Hess III~IV级(OR=9.043,95%CI:7.636~10.450)、合并血肿(OR=6.508,95%CI:4.928~8.088)均是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年龄、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动脉瘤直径、术前动脉瘤破裂、Hunt-Hess III~IV级、合并血肿均是其危险因素。
2023, 36 (3): 157-163.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3.0006
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68例临床分析)
王长林, 赵兵
摘要14)     
目的 探讨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35例行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对照组为33例仅行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格拉斯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预后评分(GOS)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 36 (2): 115-117.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3.02.0011
3D-slicer软件联合显微镜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疗效观察
范奎, 巴永锋, 滑祥廷, 赵市伟, 张超勇
摘要50)     
目的 观察3D-slicer软件联合显微镜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成3D-slicer软件联合显微镜小骨窗手术组(观察组 n=35)与显微镜小骨窗手术组(对照组 n=31)。根据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术后90天GOS、GCS、ADL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90天观察组GOS、GCS及ADL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3D-slicer软件可以更好的协助定位血肿位置,明确血肿周围血管、神经传导束,指导术中避开重要血管、神经传导束。3D-slicer软件可以协助术者找到最短、最优的手术路径,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90天预后,提高临床预后,更好恢复生活自理。
2022, 35 (6): 338-342.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6.0004
常规不转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68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强, 谢满意, 王岩, 聂耳, 赵赛赛, 李中林
摘要22)     
目的 探讨常规不转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erta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0年0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侧颈动脉轻中度狭窄59例(A组),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8例(B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C组)。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纵切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且术中未使用转流管进行颈动脉转流。随访并统计术后30天内所有患者术侧新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过度灌注等并发症和病死率,评估常规不转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 结果 6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CEA,术中均未进行转流,平均手术时间120±20 min,平均阻断时间25±5 min,术后所有患者复查颈部CTA见狭窄均解除,30天内均无术侧新发脑梗、心肌梗塞及死亡病例,8例患者出现稍剧烈头痛(A组5例,B组3例,C组0例),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所有手术结果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提出的手术标准 [1]结论 常规不转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前需严格评估Willis环代偿情况、心脏冠脉功能,术中需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氧饱和度等监测,必要时需提高血压,并尽量缩短阻断时间。
2022, 35 (5): 290-294.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5.0007
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单纯型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分析
李爱仙, 赵永彬, 田杨, 高菁, 任杰, 栾国明
摘要33)     
目的 评价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GPi-DBS)治疗累及身体不同部位的单纯型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总结昆明三博脑科医院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09月采用GPi-DBS治疗的22例单纯型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Burke -Fahn- 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评分(运动部分)(BFMDRS),通过术前、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BFMDRS评分,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2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2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术前BFMDRS评分为47.50(21.75,54.50),术后随访BFMDRS评分为6.00(1.75,9.75),术前与术后随访BFMDR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 Z=4.453,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时BFMDRS运动评分平均改善70.3% ,总有效率为 81.8%。 结论 GPi-DBS治疗累及身体不同部位的单纯型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显著;全身型肌张力障碍与非全身型肌张力障碍疗效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2022, 35 (5): 257-26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5.0001
神经内镜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李凯,马冲,赵建平,曹垒
摘要18)      PDF (587KB)(0)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期间的HICH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使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出血量与手术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术后一个月内的疗效最终有效率为91.17%,高于对照组69.44%,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内的疗效最终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最终有效率为66.66%,观察组术后半年内的疗效最终有效率更高,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1人、多器官感染1人、 应激性溃疡2人,并发症发生率11.76%;对照组术后再出血2人、多器官感染6人、 应激性溃疡3人、心律失常2人,并发症发生率36.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前出血量、术时出血量等参数均要小于对照组,且近期疗效91.17%,高于对照组69.44%,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P<0.05;将单因素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窗大小过大、手术时间过长、术前出血量大、术时出血量大均为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危险因素( P<0.05)。术前出血量及术时出血量与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呈现负相关关系( r=-0.215, P=0.001; r=-0.433, P=0.001; r=-0.471, P=0.001; r=-0.409, P=0.001)。 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在治疗HICH患者方面对比传统开颅手术来在手术时间和控制术时出血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术后并发症概率也更低,但本实验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干扰因素较多,需要更进一步的数据研究来对研究结论进行证实,临床术式的选择还需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以及医生的手术经验进行择优选择。
2022, 35 (4): 248-252.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4.0011
无先兆偏头痛发作间期的TSEP研究
赵秀秀,程文文,桂韦
摘要20)      PDF (583KB)(0)   
目的 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O)患者发作间期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52例,健康对照(HC)52名为该院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群。所有受试者进行TSEP检测,将各波(N13、P19和N30)的潜伏期、峰间期、峰-峰幅度及感觉阈值作为TSEP检测的分析指标,比较两组人群的TSEP各指标差异。进一步根据病程年限及疼痛程度对MO组分亚组,比较亚组间TSEP指标差异。 结果 MO组TSEP各波潜伏期均显著长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病程亚组间,随着病程的延长,TSEP的感觉阈值呈下降趋势,各波波幅呈上升趋势,其中左侧感觉阈值、左侧N30/P19波幅及右侧N13/P19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疼痛程度亚组间,两组患者TSE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存在TSEP异常,持续时间较长的偏头痛可能会影响皮质和脑干三叉神经通路的反应性和兴奋性。
2022, 35 (4): 226-230.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4.0007
颅内动脉瘤肺部感染患者体内β-防御素-3水平与TARC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程玮涛,王宁,曲鑫,尚峰,赵浩,张鸿祺
摘要14)      PDF (591KB)(0)   
目的 研究确认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机体胸腺活化调节的趋化因子(thymus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s,TARC)和β-防御素-3变化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到2022年1月到我院进行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共70例,未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分为非感染组,共50例。参考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术后3天内对疑似肺部感染患者深部痰取样,在培养基中接种后培养72 h,应用Microscan WalkAway96鉴别菌种。术后3天内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β-防御素-3、TARC和白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中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进行检测。治疗1周后疗效评价主要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结果 在70例感染组患者中共培养出72株病原菌,其中4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6.67%,24株革兰阳性菌,占比33.33%,感染组患者的TARC、IL-6、PCT和CRP表达水平均相对于非感染组患者高( P<0.05),感染组患者的β-防御素-3表达水平相对于非感染组患者低( P<0.05),而且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程度越高,患者的TARC、IL-6、PCT和CRP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 P<0.05),患者的β-防御素-3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 P<0.05)。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70例感染组患者分为22例恶化组患者和48例好转组,经过7日治疗后,好转组患者的TARC、IL-6、PCT和CRP表达水平均相对于恶化组患者低( P<0.05),好转组患者的β-防御素-3表达水平相对于的恶化组患者高( P<0.05)。经过ROC曲线分析,患者β-防御素-3、TARC、IL-6、PCT和CRP表达水平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13、0.812、0.804和0.832。 结论 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多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机体TARC和β-防御素-3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2022, 35 (4): 216-220.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4.0005
MRI联合GFAP水平预测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价值
郝淑娟, 赵颖, 马彤辉
摘要20)     
目的 探讨分析MRI联合GFAP水平预测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90例出生疑似脑损伤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MRI进行颅脑扫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比较2组血清GFAP水平,并进行诊断分析,探讨MRI联合GFAP水平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GFAP(2.34±0.56)n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5±0.24)ng/ml,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 P<0.05)。MRI诊断,观察组120例患儿中阳性103例,阴性17例;对照组90例患儿中阳性21例,阴性69例;观察组MRI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 2=67.818, P=0.000)。血清GFAP诊断,观察组120例患儿中阳性90例,阴性30例;对照组90例患儿中阳性13例,阴性87例;观察组血清GFAP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 2=72.909, P=0.000)。并且, MRI诊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GFAP诊断( 26.598, P=0.010)。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显著优于单一MRI检测( χ 2=5.819, P=0.016)、单一血清GFAP检测( χ 2=18.824, P=0.000),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显著优于单一MRI检测( χ 2=6.821, P=0.009)、单一血清GFAP检测( χ 2=9.226, P=0.002),而联合诊断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RI检查T1WI横断面影像显示双侧苍白球与壳核信号强度值为1.26时,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1,此时的敏感性为89.37%,特异性为82.56%,准确性为55.47%;血清GFAP水平以1.82 ng/ml为截断值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6,此时的敏感性为83.64%,特异性为91.35%,准确性为78.39%;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此时的敏感性为97.32%,特异性为89.34%,准确性为93.61%。 结论 MRI联合GFAP可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且准确性较好对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脑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2022, 35 (3): 170-174.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3.0009
脑电图在大脑半球切除术前后表现及术前定位中的意义
张昭昭, 张光明, 刘垚岭, 周君剑, 陈建伟, 胡建飞, 赵童
摘要30)     
目的 研究患者脑电图在行病变侧大脑半球切除术前后表现及术前定位中的意义。 方法 总结北京航空总医院癫痫中心自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行大脑半球切除手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头颅核磁检查(MRI),分析总结其术前发作间期、发作期及术后半年复查时脑电图特点。 结果 12例患者头颅核磁(MRI)检查均显示一侧大脑半球软化灶,对侧正常;脑电图背景活动表现为双侧半球持续不对称,病变侧脑电波幅明显较对侧低,间歇期放电:其中5例患者监测到双侧大脑放电,其余7例患者放电部位与病变侧相符;发作期脑电图:1例患者发作起源在病变对侧,2例患者监测到全面性发作,其余9例患者痫样放电起源与病灶侧相符。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病变侧大脑半球切除术或离断术,术后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手术疗效、脑电图放电及手术并发症;12例患者没有癫痫发作,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6个月查脑电图,4例手术对侧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消失,1例对侧稍有减少,其余9例患者为切除侧慢波发放、对侧正常;术后1年复查脑电图12例患者都基本正常。 结论 脑电图对大脑半球软化灶患者术前定位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分析脑软化灶患者的脑电图时要充分分析患者影像学特点,当脑电放电起源与软化灶同侧时,患侧半球切术,能取得较好的结果;当出现双侧异常放电时,也不排除手术可以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可考虑患侧半球切除术治疗;当明确软化侧已不存在功能时,手术切术为最佳治疗方案。
2022, 35 (3): 138-141.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3.0003
血清神经肽Y水平联合SeLECT评分对缺血性中风后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
赵蒙, 王为, 殷宏宇, 李昀
摘要22)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SeLECT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PSE)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发作定义将患者分为PSE( n=31)组及非PSE组( n=22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入院时血清NPY水平,根据Galovic等建立的评分系统,计算患者入院时SeLECT评分。 结果 PSE组患者血清NPY水平(108.31±33.44 ng/mL 76.47±21.45 ng/mL)及SeLECT评分(5.13±2.37分 vs.4.27±2.58分)均显著高于非PSE组患者( 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入院时SeLECT评分[比值比(HR):1.278,95%可信区间(CI):1.108~1.475, P=0.003]和血清NPY(HR:1.047,95%CI:1.033~1.063, P<0.001)是PSE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YP水平、SeLECT评分联合预测IS患者发生PS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95%CI:0.798~0.889),优于二者单独预测。 结论 入院时SeLECT评分联合血清NPY有可能成为预测PSE的一种新的预后工具。
2022, 35 (2): 89-94.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2.02.0006
难治性癫痫立体定向脑电图发作起始模式研究进展
赵明睿, 沈云娟, 严忠辉, 史哲, 刘亚丽, 张新定
摘要29)      PDF (663KB)(0)   
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选择,当无创性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或致痫灶位于功能区附近时,应用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可以定位致痫灶并分析致痫网络。立体定向脑电图特定的发作起始模式有助于理解人类局灶性癫痫发作的发生和传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对局灶性癫痫发作期放电及对癫痫发作过程中启动、进展、传播的特定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未来的动物模型建立。因此,这对诊断并手术治疗涉及难治性癫痫至关重要,同时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发作起始模式为研究癫痫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2021, 34 (6): 375-380. DOI: 10.19854/j.cnki.1008-2425.2021.06.0013